-
如何幫助一年級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生活? 2024-11-18
-
職業(yè)教育研究要重點關注15個領域 2024-11-17
-
2024年世界職業(yè)技術教育發(fā)展大會將于11月20日至22日在天津舉辦 2024-11-15
文章來源:因為愛兒童之家
關鍵詞:家庭教育 教育 學習
前幾天網(wǎng)上一個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公交車上,一個7歲男孩用腳踢一男子的手,遭男子怒起暴打。
這一事件,再度把“熊孩子”話題推向輿論的制高點。
很多網(wǎng)友拍手稱快,“父母不好好管教孩子,總會有人替你教訓他”;也有一部分人為孩子喊冤,“他還只是一個孩子啊,欺負孩子算什么本事”。
誠然,男子的做法的確不當,實在不應該對一個孩子下這么重的手。
但透過網(wǎng)友的評論和目前社會現(xiàn)實來看,確實有很多人對“熊孩子”充滿了長久積攢的怨氣。
“熊孩子”沒有年齡限制,他們可能出現(xiàn)在各個年齡段,有著極大的好奇心,破壞力和充足的時間。
火車、高鐵、地鐵、飯店、電影院等公眾場所是他們的“舞臺”,常常弄得身邊人不耐煩乃至抓狂。
1、“熊孩子”的背后,多半是家長的不作為
很多家長為孩子辯解,孩子的“熊”是天性使然,是他的發(fā)展特點。
事實上,即便是這些滿篇大道理的家長,也不得不承認,這世上確實還有另外一種截然相反的孩子。
我也見過很多孩子,在公眾場合可以安安靜靜看書、玩玩具,即便只有兩三歲,不小心撞到人家會說對不起。
難道這樣言行得體的“乖”,也是天性使然?
其實大多數(shù)人不是對“熊孩子”格外反感,更多是不滿于家長的不作為。
有些“熊孩子”的家長,在別人指出問題時無動于衷,無限地給孩子找借口,推脫責任,甚至做出更加偏激的舉動。
這樣的新聞不勝枚舉。去年6月,一位50歲外籍專家在高鐵上提醒“熊孩子”家長安靜一點,反被一耳光打到左眼眼球出血。
“熊孩子”只是現(xiàn)象,“熊家長”才是本質。家長的不作為,是滋生“熊孩子現(xiàn)象”的溫床。
2、父母為孩子負責,是最好教育的榜樣
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不夠強,調(diào)皮淘氣,大家其實都能理解。
可是很多事,不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就可以解決的,這只是那些家長滿不在乎,懶得管教,無底線縱容的借口。
在孩子的言行影響到他人時,家長應該為孩子負起責任,教孩子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守住行為的底線。
我也見過那些很會教育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可見一斑:
一次去餐廳吃飯,看到一對家長帶著孩子吃飯,孩子犯情緒,哭鬧了好一陣,那對家長安撫好孩子后,帶著孩子挨桌給周圍的人道歉,示意孩子的情緒打擾到了大家,感到很不好意思。
地鐵上,一個孩子不小心把爆米花撒了一地,媽媽帶著孩子一個一個撿起來,教孩子要愛護公共環(huán)境。
家長的正確引導,是最好的榜樣,孩子也會從中懂得行為的邊界,學會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3、守住教育底線,勿以惡小而為之
一個孩子“熊”的程度,往往揭示了父母的教育底線。
許多家長由于錯誤的認識,誤把放縱當自由:你可以吵鬧,可以不遵守規(guī)則,可以使一些壞,因為你“還小”,“還是個孩子”,“熊”是你的天性······
歸根結底,是對孩子的各種行為底線設置得太低。
我們總覺得西方人對孩子的教育比較寬松、包容,事實上,在西方,孩子很小時就開始強調(diào)行為教育的重要性,在公眾場所的規(guī)矩一點都不少。
一個孩子因調(diào)皮把鄰居家的車劃了很長的一道,媽媽知道了以后,不責罵,也不隱瞞,堅定地帶著孩子找到了車主,讓孩子自己給車主道歉,并且讓孩子用自己的壓歲錢給車主補償。
當孩子表現(xiàn)出不當?shù)男袨闀r,不管情節(jié)輕重與否,家長都應該溫和而堅定地指出來,及時糾正,讓孩子認識到自己言行的對錯,學會明辨是非。
4、孩子小的時候,就要給他立規(guī)矩、講規(guī)則
“熊孩子”是怎樣煉成的?不外乎這三個原因:
1. 以自我為中心,按自己意愿行事,不能從他人角度考慮。
2.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愿意等待或忍耐。
3. 不懂得在特定場合下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
這些能力和認知都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
如果在小的時候,以及一點一滴的小事中,父母沒有給孩子正確的教育、引導,就很容易讓孩子變成人人敬而遠之的“熊孩子”。
過度放任和過度嚴苛都不是最好的教養(yǎng)方式,正確的做法是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把愛和規(guī)矩同時給孩子。
作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自由,同時也設立明確的界線,當孩子越界時做出公正的懲罰,并解釋清楚背后的原因。
家長還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就教給他一些社會行為規(guī)范,比如“在別人家做客不要亂動東西”、“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并且做好榜樣。
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會漸漸懂得在相應的場合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讓言行得體變?yōu)?/span>“習慣使然”。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