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
復讀學校推薦四川成都 2024-11-13
-
近視能否當兵?體檢如何準備?17條干貨攻略來了…… 2023-01-13
兒子當街追砍父親:有遠見的父母,從來不在這幾方面放縱孩子
2019-09-12 | 文章來源:網(wǎng)絡 | 分享到:
前幾天,刷微博時看到了一個令人氣憤不已的視頻。
蘭州一24歲的男子,眾目睽睽之下舉起鋒利的菜刀,毫不猶豫地朝著一個中年男子狠狠砍去,直到被輔警制服,才結束了這場兇險的追逐。
事后,大家才知曉,那個被追著狼狽逃竄的中年人,竟然是他的父親。
當看到兒子雙手被反剪在背后不得動彈時,父親立即沖了過來,于心不忍地向輔警求情,“別這么狠,他是個孩子?!?/span>
而那個舉起屠刀的“孩子”呢,卻只是耷拉著嘴角,神情麻木地辯解:“因為不滿家庭,不滿我爹把我扔在外面將近一年?!?/span>
網(wǎng)友評論說:
“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不知毀掉了多少個孩子?!?/span>
“孩子的瘋狂就是父親縱容的!”
“孩子”早已成年,生活無法獨立、犯錯卻只會委過于人,如果父母還在以“他還是個孩子”來開脫,孩子的未來又將在何方?
美國教育家珍妮·艾里姆曾說過:“孩子身上存在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面對血濃于水的孩子,多少父母拋開了心中的標尺,隨意放任孩子的惡習,任勞任怨地掃清孩子腳下的絆腳石。
看似偉大的“犧牲”精神,實際卻是親手喂給孩子一劑萃取自曼陀羅的恐怖藥水。
要知道,無底線無原則的包容與放縱不是愛,而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縱容孩子
不是愛而是害
前不久,山東一位媽媽為哄孩子開心,竟主動讓12歲的女兒開車,不慎撞倒了不遠處散步的兩位老人。
媽媽說,自己和女兒鬧別扭,為了想和女兒和好,她就想到讓女兒開車高興一下,沒想到卻釀成了事故。
而出事后,害怕的小女孩卻只敢躲在姐姐的背后,一臉惶恐地面對著眼前的一切。
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但他們卻沒想到,他們的放縱,不但傷害了別人,也在孩子的心里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
父母毫無原則地縱容孩子,實際是將孩子推到了危機四伏的地步,哪怕不是發(fā)生在此刻,也會成為孩子一生的隱患。
還記得發(fā)生在日本的一個悲劇,跟隨父母一起生活的56歲“宅男”伸一,在父母去世后,竟活活被餓死。
生前,伸一不肯出去工作,父母說了幾次不管用,就任由他跟著自己生活,并靠著老人微薄的補助金度日。
“啃老”30年后,父母雙雙去世,伸一卻無法獨立生活,最終釀成慘劇。
父母處處為孩子著想,卻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變成了無法獨立生存的菟絲花,經不了一絲風霜雨雪。
歌德曾經說過,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成長,依賴兄弟和好友,因愛人而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類還是依賴自己。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愛與呵護,但真正的愛,卻絕不是順從與遷就。
孩子呱呱墜地,猶如還未成型的土坯,父母一旦放任不管任其發(fā)展,假以時日,土坯很可能會成為一灘爛泥。
父母的格局
決定孩子未來的起點
前不久,武漢一位媽媽連續(xù)蹲地,兩次擦拭地鐵站臺地面的舉動,獲得了網(wǎng)友的高贊。
年幼的孩子站在正對地鐵門口的位置喝水,不小心將水灑在了站臺上。媽媽發(fā)現(xiàn)后,立即抽出紙巾,蹲下身擦拭水漬。
擦完一遍,媽媽回過頭,卻發(fā)現(xiàn)還是不夠干凈,她毫不猶豫地蹲下身又擦了一次。
旁邊的乘客勸她,用腳碾著紙巾擦地,效果都是一樣的。
但媽媽卻笑著拒絕了,她看了看跟著自己蹲下來擦地的孩子,滿意地點點頭。
孩子分不清是非對錯,但身為第一任老師的父母,理應告訴他們,人生的底線究竟在哪,生活的規(guī)則又該如何遵守。
被約束的孩子看似沒有自由,但他們卻可以在規(guī)矩的方寸之間,窺得人生的真諦。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因為孩子欺凌得癌癥的同學,媽媽直接拿起剃刀,將女兒的頭發(fā)全部剃光。
女兒尖叫吶喊,卻絲毫不能減少媽媽的決心,當她看到飄落的秀發(fā),也終于懂得被傷害的痛苦。
媽媽的“蠻橫”看似無理,但她只是想告訴女兒,生而為人,務必善良。
時間是最好的過篩器,它會將一切因放縱而變的不合格的人慢慢淘汰,只留下心中有標尺的孩子,大步邁向成功的彼岸。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會以愛的名義,輕易放縱孩子的一言一行。
而是會身體力行地教會孩子,對自己以及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才是走向未來最快的道路。
有原則的愛
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兒童心理教育專家藍海博士說過:“做一個為孩子遮風擋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個心上插把刀看著孩子受苦的父母非常不容易?!?/span>
但要想孩子走得更遠,父母就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影響孩子。
① 教孩子學會自理,是成長的第一步
紀錄片《他鄉(xiāng)的童年》里,若松太太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注重培養(yǎng)她的自理能力。
起床后,女兒睡眼惺忪地走到洗手臺,熟練地掬起清水,關掉水龍頭擦干水漬,最后再收起折疊凳子,全套動作一氣呵成。
隨后,她麻利地脫下睡衣,有模有樣地開始折疊,哪怕疊的并不美觀,卻從不需要別人幫忙。
媽媽說,女兒一開始并不配合,也不感興趣,這時她就會采取比賽的形式來激發(fā)女兒動手的欲望。
“雖然并不能每次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也能讓她學會去做。”
媽媽并沒有覺得孩子小,就選擇放縱,反而想方設法教會女兒自理的能力,因為她知道,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講過,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
只有嘗過生活的酸甜苦辣,他們才能心揣希望,擁抱未來。
②教會孩子守規(guī)矩
前兩天逛超市時,看到一個小男孩緊緊地抱著一架模型飛機,淚眼汪汪地抬頭望著媽媽。
媽媽摸了摸兒子的頭,溫和地說:“來之前都說好的,不能再買了。”
小男孩一聽,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來,響亮的聲音瞬間吸引了行人的注意。
媽媽表情有些尷尬,但她依然堅定地站在原地看著兒子的“表演”。
兒子見媽媽無動于衷,像條毛毛蟲似地挪了挪地兒,繼續(xù)放聲大哭。過了好一會,才哭累了似的站起來。
媽媽拍了拍兒子的衣服,語氣平和:“累了嗎?我們回家吧,等你積分夠了,再來換玩具吧。”
看著被放回貨架的模型,我不禁有些佩服。
有多少父母都在孩子的撒嬌哭泣中敗下陣來,直接破壞規(guī)矩滿足著孩子所有的要求。
殊不知,父母每一次的放縱與妥協(xié),其實都是在將孩子從正確的軌道慢慢推移,直到找不到出口。
讓孩子守規(guī)矩、合理地約束孩子,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③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一個美國小男孩踢足球時用力過猛,一不小心將鄰居家的玻璃打碎。
面對12.5元的賠償,小男孩苦惱不已。
他滿心希望地向爸爸求助,但爸爸卻攤了攤手,表示犯錯了就要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爸爸說,“我可以借錢給你,但是你必須在一年之內還給我?!?/span>
小男孩心里委屈,但也不得不屈服于爸爸的條件。
為了償還借款,小男孩開始努力打工,僅僅過去半年,就將欠爸爸的“巨款”還清。
爸爸說,一個能夠為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的人,將來一定不會差。
而這個小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tǒng)的羅納德·里根。
就像里根的父親所做的一樣,孩子的責任心從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培養(yǎng)。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會在試錯中不斷成長,而他們也終究會成為我們夢想中的模樣。
身為父母,總是想把自己的一切捧到孩子面前,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所有。
但他們卻忽略了,真正能令孩子快樂與安全的土壤,從來不是毫無底線地縱容與溺愛,而是張弛有度地教導。
希望孩子擁有獨立寬容、善良真誠的性格,父母就應該懂得,只有依靠自己的雙手,耗費時間精力,以匠心慢慢鍛造,才能成就孩子的錦繡未來。
蘭州一24歲的男子,眾目睽睽之下舉起鋒利的菜刀,毫不猶豫地朝著一個中年男子狠狠砍去,直到被輔警制服,才結束了這場兇險的追逐。
事后,大家才知曉,那個被追著狼狽逃竄的中年人,竟然是他的父親。
當看到兒子雙手被反剪在背后不得動彈時,父親立即沖了過來,于心不忍地向輔警求情,“別這么狠,他是個孩子?!?/span>
而那個舉起屠刀的“孩子”呢,卻只是耷拉著嘴角,神情麻木地辯解:“因為不滿家庭,不滿我爹把我扔在外面將近一年?!?/span>
網(wǎng)友評論說:
“他還是個孩子,這句話不知毀掉了多少個孩子?!?/span>
“孩子的瘋狂就是父親縱容的!”
“孩子”早已成年,生活無法獨立、犯錯卻只會委過于人,如果父母還在以“他還是個孩子”來開脫,孩子的未來又將在何方?
美國教育家珍妮·艾里姆曾說過:“孩子身上存在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面對血濃于水的孩子,多少父母拋開了心中的標尺,隨意放任孩子的惡習,任勞任怨地掃清孩子腳下的絆腳石。
看似偉大的“犧牲”精神,實際卻是親手喂給孩子一劑萃取自曼陀羅的恐怖藥水。
要知道,無底線無原則的包容與放縱不是愛,而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縱容孩子
不是愛而是害
前不久,山東一位媽媽為哄孩子開心,竟主動讓12歲的女兒開車,不慎撞倒了不遠處散步的兩位老人。
媽媽說,自己和女兒鬧別扭,為了想和女兒和好,她就想到讓女兒開車高興一下,沒想到卻釀成了事故。
而出事后,害怕的小女孩卻只敢躲在姐姐的背后,一臉惶恐地面對著眼前的一切。
父母愛孩子無可厚非,但他們卻沒想到,他們的放縱,不但傷害了別人,也在孩子的心里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
父母毫無原則地縱容孩子,實際是將孩子推到了危機四伏的地步,哪怕不是發(fā)生在此刻,也會成為孩子一生的隱患。
還記得發(fā)生在日本的一個悲劇,跟隨父母一起生活的56歲“宅男”伸一,在父母去世后,竟活活被餓死。
生前,伸一不肯出去工作,父母說了幾次不管用,就任由他跟著自己生活,并靠著老人微薄的補助金度日。
“啃老”30年后,父母雙雙去世,伸一卻無法獨立生活,最終釀成慘劇。
父母處處為孩子著想,卻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變成了無法獨立生存的菟絲花,經不了一絲風霜雨雪。
歌德曾經說過,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成長,依賴兄弟和好友,因愛人而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類還是依賴自己。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愛與呵護,但真正的愛,卻絕不是順從與遷就。
孩子呱呱墜地,猶如還未成型的土坯,父母一旦放任不管任其發(fā)展,假以時日,土坯很可能會成為一灘爛泥。
父母的格局
決定孩子未來的起點
前不久,武漢一位媽媽連續(xù)蹲地,兩次擦拭地鐵站臺地面的舉動,獲得了網(wǎng)友的高贊。
年幼的孩子站在正對地鐵門口的位置喝水,不小心將水灑在了站臺上。媽媽發(fā)現(xiàn)后,立即抽出紙巾,蹲下身擦拭水漬。
擦完一遍,媽媽回過頭,卻發(fā)現(xiàn)還是不夠干凈,她毫不猶豫地蹲下身又擦了一次。
旁邊的乘客勸她,用腳碾著紙巾擦地,效果都是一樣的。
但媽媽卻笑著拒絕了,她看了看跟著自己蹲下來擦地的孩子,滿意地點點頭。
孩子分不清是非對錯,但身為第一任老師的父母,理應告訴他們,人生的底線究竟在哪,生活的規(guī)則又該如何遵守。
被約束的孩子看似沒有自由,但他們卻可以在規(guī)矩的方寸之間,窺得人生的真諦。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因為孩子欺凌得癌癥的同學,媽媽直接拿起剃刀,將女兒的頭發(fā)全部剃光。
女兒尖叫吶喊,卻絲毫不能減少媽媽的決心,當她看到飄落的秀發(fā),也終于懂得被傷害的痛苦。
媽媽的“蠻橫”看似無理,但她只是想告訴女兒,生而為人,務必善良。
時間是最好的過篩器,它會將一切因放縱而變的不合格的人慢慢淘汰,只留下心中有標尺的孩子,大步邁向成功的彼岸。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會以愛的名義,輕易放縱孩子的一言一行。
而是會身體力行地教會孩子,對自己以及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才是走向未來最快的道路。
有原則的愛
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兒童心理教育專家藍海博士說過:“做一個為孩子遮風擋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個心上插把刀看著孩子受苦的父母非常不容易?!?/span>
但要想孩子走得更遠,父母就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影響孩子。
① 教孩子學會自理,是成長的第一步
紀錄片《他鄉(xiāng)的童年》里,若松太太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注重培養(yǎng)她的自理能力。
起床后,女兒睡眼惺忪地走到洗手臺,熟練地掬起清水,關掉水龍頭擦干水漬,最后再收起折疊凳子,全套動作一氣呵成。
隨后,她麻利地脫下睡衣,有模有樣地開始折疊,哪怕疊的并不美觀,卻從不需要別人幫忙。
媽媽說,女兒一開始并不配合,也不感興趣,這時她就會采取比賽的形式來激發(fā)女兒動手的欲望。
“雖然并不能每次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也能讓她學會去做。”
媽媽并沒有覺得孩子小,就選擇放縱,反而想方設法教會女兒自理的能力,因為她知道,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講過,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
只有嘗過生活的酸甜苦辣,他們才能心揣希望,擁抱未來。
②教會孩子守規(guī)矩
前兩天逛超市時,看到一個小男孩緊緊地抱著一架模型飛機,淚眼汪汪地抬頭望著媽媽。
媽媽摸了摸兒子的頭,溫和地說:“來之前都說好的,不能再買了。”
小男孩一聽,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來,響亮的聲音瞬間吸引了行人的注意。
媽媽表情有些尷尬,但她依然堅定地站在原地看著兒子的“表演”。
兒子見媽媽無動于衷,像條毛毛蟲似地挪了挪地兒,繼續(xù)放聲大哭。過了好一會,才哭累了似的站起來。
媽媽拍了拍兒子的衣服,語氣平和:“累了嗎?我們回家吧,等你積分夠了,再來換玩具吧。”
看著被放回貨架的模型,我不禁有些佩服。
有多少父母都在孩子的撒嬌哭泣中敗下陣來,直接破壞規(guī)矩滿足著孩子所有的要求。
殊不知,父母每一次的放縱與妥協(xié),其實都是在將孩子從正確的軌道慢慢推移,直到找不到出口。
讓孩子守規(guī)矩、合理地約束孩子,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③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一個美國小男孩踢足球時用力過猛,一不小心將鄰居家的玻璃打碎。
面對12.5元的賠償,小男孩苦惱不已。
他滿心希望地向爸爸求助,但爸爸卻攤了攤手,表示犯錯了就要為自己的過失負責。
爸爸說,“我可以借錢給你,但是你必須在一年之內還給我?!?/span>
小男孩心里委屈,但也不得不屈服于爸爸的條件。
為了償還借款,小男孩開始努力打工,僅僅過去半年,就將欠爸爸的“巨款”還清。
爸爸說,一個能夠為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的人,將來一定不會差。
而這個小男孩,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tǒng)的羅納德·里根。
就像里根的父親所做的一樣,孩子的責任心從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父母的引導和培養(yǎng)。
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會在試錯中不斷成長,而他們也終究會成為我們夢想中的模樣。
身為父母,總是想把自己的一切捧到孩子面前,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所有。
但他們卻忽略了,真正能令孩子快樂與安全的土壤,從來不是毫無底線地縱容與溺愛,而是張弛有度地教導。
希望孩子擁有獨立寬容、善良真誠的性格,父母就應該懂得,只有依靠自己的雙手,耗費時間精力,以匠心慢慢鍛造,才能成就孩子的錦繡未來。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