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瀏覽器已禁用javascript,請啟用javascript,否則網(wǎng)頁將非正常運行!

        高三全日制招生
        新聞資訊
        新編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換血,文言文猛增至248篇!老師家長、中小學生必須這樣做!
        2017-08-25    |   文章來源:    |  分享到:
        0

        文章來源:網(wǎng)絡


        語文教材百年來的第七次大換血終于塵埃落定。 從2017年9月份開始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統(tǒng)一采用全新的“部編本”(由教育部直接編寫)

        語文教材“有限的多樣化時代”告終, 這是自白話文興起后百余年來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

                  據(jù)媒體報道:此次“部編本”教材,換掉了約40%的課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學6個年級,古詩/文總數(shù)增加了55篇(一年級就有古詩),增幅高達80%;總計124篇,占到了全部課文的30%。初中3個年級,古詩/文總篇數(shù)也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課文的51.7%。



        應對新教材,教師和家長無需過分擔憂大家可以了解以下的內(nèi)容,會對適應新教材有所幫助。

        首先來看看到底什么是部編本教材?

        所謂"部編本"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

        拿現(xiàn)有的語文教材來說,目前編寫出版還是"一綱多本",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

        "部編本"教材力圖在多種教材并存的情況下,起到示范作用,促進教材編寫質(zhì)量的提升。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部編本教材以語文學科為例,課文選篇強調(diào)經(jīng)典性、文質(zhì)兼美、適宜教學,適當兼顧時代性。

        據(jù)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溫儒敏教授介紹,之所以要編“部編本”,是因為現(xiàn)有的一綱多本教材質(zhì)量參差不齊,部編本想起到示范作用。

        部編本教材是怎么編寫出來的?主要有哪些人員參與編寫?

        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和主要編寫人員是全國申報遴選、教育部聘任的,編寫組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

        一是學科專家,包括一些大學教授、作家和詩人;

        二是優(yōu)秀的教研員和教師;

        三是人教社的編輯。

        前后參加編寫組的有60多人,另外還有外圍的各學科的咨詢專家、學者,人數(shù)就更多了。

        教材編寫經(jīng)過哪些程序?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到現(xiàn)在4年多了,而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最多也就一兩年。

        教材編寫經(jīng)過復雜的程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后,先后經(jīng)過14輪評審,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后才提交給教育部。

        部編本教材有哪些變化?

        打破傳統(tǒng)的學拼音再學漢字

        以語文科目為例,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共安排了2個識字單元、2個漢語拼音單元和4個課文單元。

        與以往一年級新生入學后先學拼音再學漢字不同的是,此次統(tǒng)編語文教材打破傳統(tǒng),讓孩子們在學習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后,再進行13個課時的漢語拼音系統(tǒng)學習。

        "繪本書籍、電視、廣告牌、父母的幫助,在幼兒園期間孩子們可能已經(jīng)通過各種方式認識很多字了。在一定的語文基礎上,由熟悉的語言帶出拼音的學習,從而使拼音與識字能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樣編排教材是符合規(guī)律的。"

        溧水區(qū)第三小學語文教師張婉秋表示,先學生字并不意味著拼音的學習就不重要了。

        "漢語拼音是基礎,學會拼音才會拼讀,孩子們可以離開大人的幫助自主地去讀書。所以在學習拼音之前學的生字量不會太大,最多也就一個單元。"

        傳統(tǒng)篇目增多

        語文教材不僅書本大了一圈,由原來的16開本變?yōu)锳4大小,傳統(tǒng)文化的篇目也大大增加。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yōu)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

        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古詩文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jīng)》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tǒng)教育篇目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xiāng)》《阿長與山海經(jīng)》等9篇。

        倡導親子閱讀

        新教材對家長提出最大的“要求”莫過于“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把親子閱讀編入教材,讓家長參與到教學教育中來。

        這種編排不僅有利于能很好地推動全民閱讀,還非常利于為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

        但這一欄目的效果還要看家長的配合度。

        側(cè)重閱讀

        綜合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提出:“口語交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span>

        未來,對于語文的學習,老師們或會注重課程方面的整合和改變,將會引導孩子們進行跨學科學習和項目式學習,更符合對孩子全面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

        要在教學中落實名著導讀

        新編語文力圖讓“教讀”“自讀”,加上“課外導讀”,這也是考慮到目前語文教學普遍存在的讀書少的弊病, 在教材中起到某種糾偏的作用。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像研讀閱讀課文那樣來研讀推薦名著。

        要把個人的閱讀偏好擱置起來,用心閱讀、欣賞每一本推薦名著,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發(fā)現(xiàn)名著的魅力;還要在學期教學計劃中安排適當?shù)恼n時,從時間上保證、落實名著導讀。

        "部編本"教材將在2019年全覆蓋

        除了江蘇之外,"部編版"教材使用正在全國范圍內(nèi)鋪開。

                  從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上海、武漢、成都、佛山、合肥等多個城市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將用"部編本"語文新教材代替原來的"本土版"語文教材,而廣州、杭州、西安等地從去年起就應經(jīng)開始采用"部編本"教材。

                  據(jù)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華中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馬敏介紹,義務教育包括了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教材,以及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研究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實行統(tǒng)一編寫、統(tǒng)一審查,將在2019年實現(xiàn)全覆蓋。

        "目前,八年級歷史教材已經(jīng)通過審定。專家正在對八年級語文、道德與法治教材進行審定,9月以前審完。下一步將成立高中教材編寫組,對高中教材進行編寫。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在遴選專家,成立語文、歷史、地理等10個科目的專家委員會,未來將深入一線進行調(diào)查研究,對大學、中學、小學教材進行編寫、指導。"

        家長該怎么做呢?

                  1、在7月至9月份的暑假過渡期間,不妨讓孩子先和這些變化接觸一下,可以從網(wǎng)上各大書店、本地的新華書店、圖書館借一些或者買一些相關的書籍。事先緩沖一下,可以避免開學后面對新課本不知所措的慌亂。

        2、家長可以適當?shù)淖尯⒆影堰@些古詩詞、經(jīng)典著作,每天讀起來,先從聲音上對這些古文音律、對仗、韻律美的認可,習慣養(yǎng)好了,讀的多了,達到背誦的地步,開學后便會先行一步。

        3、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好習慣。習慣需要培養(yǎng),習慣之后潛意識里會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以后的讀書、學習就像每天呼吸一樣自然,豈不是好事。

        老師又該怎么做呢?

        例如針對教學中如何落實名著導讀,老師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這兩項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

        一是語文教師要像研讀閱讀課文那樣來研讀推薦名著。

        二是要在學期教學計劃中安排適當?shù)恼n時,從時間上保證、落實名著導讀。

        重在由學生個人按計劃專注閱讀,運用批注、筆記等形式記錄閱讀體驗、閱讀發(fā)現(xiàn),定時和小組成員交流、探討,以自己擅長的形式保留讀書成果,形成個人讀書檔案。

        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

        要實現(xiàn)培養(yǎng)讀書興趣的目標,在名著導讀教學中,就必須以興趣為先導。要針對學生的已有基礎來設計讀書活動,找到讓學生愉快地走進名著的切入點,才有可能使學生對讀書活動真正有興趣。

        善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分享

        閱讀分享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口頭報告、小組朗誦、論文宣講、現(xiàn)場表演、微電影、多媒介演繹等,學生可以發(fā)揮個人的特長和創(chuàng)意,自由選擇。

        閱讀分享的主體自然應該是學生,但在具體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一是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分享的機會;

        二是要能夠在分享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討論話題,引導分享由淺入深,使分享能夠漸入佳境;

        三是要善于適時和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以自己示范性的分享來帶動、激發(fā)、提升學生。

        名著導讀教學不應“用力過猛

        為防止名著導讀教學中出現(xiàn)“用力過猛”的現(xiàn)象,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名著導讀的關鍵是讀,要讓學生“連滾帶爬”地讀書,讓學生海量地閱讀。

        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讀書的習慣。

        回顧前六次大換血

         民國時期,小學課本不選文言文,初中再逐漸遞增


        1950年代初,《背影》被踢出課本,文言文也幾乎完全退出

                  第二次大換血,發(fā)生于1950年代初。具體的換血方針,如1951年7月出版的“初級中學語文課本”之《編輯大意》所言:“無論哪一門功課,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這個任務,在語文科更顯得重要?!?/span>

                  此次換血,很多傳統(tǒng)名篇被撤出語文教科書。最典型的例子,是朱自清的《背影》。該年,有中學語文教師在《人民教育》上刊文批評《背影》與當前政治任務矛盾,課文沒法教: 

        “這課書,在今日青少年學生面前,抽象而頹弱地渲染著一個父子之愛,是與當前三大政治任務——抗美援朝(參加軍干校),土地改革,鎮(zhèn)壓反革命——相矛盾的。假若將背影的思想感情在今天向?qū)W生渲染得太深的話,那么就可能使本想?yún)⒓榆姼尚5耐瑢W,或感于父母年邁而遲疑不前。也可能使地主或惡霸地主家庭出身的學生,在思想感情上無故勾起‘家道中落’或‘失父之痛’一類的無謂的紛擾,這是不言而喻的。再者,……光就朱自清那三次感情脆弱,有點林黛玉式的下淚,就可能給感情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學生以不健康的感染。在偉大的毛澤東時代青少年的眼淚,只有歡笑的眼淚,勝利的眼淚,以及對萬惡敵人忿恨的眼淚?!?/span> 

                 《人民教育》雜志的編者按高度贊譽了這篇批判文章,并號召全國語文教師一起來檢舉教科書里其他“不適當?shù)奈恼隆?,遂引發(fā)語文教育界對《背影》的集中批判。1952年,《背影》被逐出語文教材,1982年才再度回歸。

                  此次換血,文言文也幾乎完全退出了初中語文教材,僅于1952年在高中課本中略有保留,每冊教材最末一個單元,選有幾篇淺近的文言詩文。



        1954年,學習蘇聯(lián)經(jīng)驗重拾語言訓練,文言文重返高中文學課本

        圖:按蘇聯(lián)經(jīng)驗編寫的《高中文學課本》第三冊,從目錄可看出古詩文占比很大,政治色彩被淡化

        1958年,蘇聯(lián)經(jīng)驗被拋棄,文言文再次幾乎從教材中消失

                  1958年中蘇交惡。同年掀起“教育大革命”,語文教材第四次大換血,領袖著作和報刊時政文章大量進入教材,“小學語文課本成了報紙雜志的剪輯,收入了許多喊口號、貼標語的詩歌和文章”。⑤1960年,西南師范學院中文系用“三個月的奮戰(zhàn)”編出一套“十年制漢語拼音課本和一至十年級二十冊共約三百五十萬字的語文課本”。這套新教材的第一冊“歌頌‘三面紅旗’和培養(yǎng)學生共產(chǎn)主義道德品質(zhì)的課文占70%以上?!?/span>

                  1958年的換血,使文言文幾乎從教材中消失。1960年政策微調(diào)后略有增加,但現(xiàn)代文仍占到了各年級課文的絕大多數(shù)。1963年教育部頒布新的《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加強文言文教學,初中教材的文言文要占到全部課文的25%,高中要占到40%。但按該大綱編寫的人教版新教材只出版了四冊即告夭折。


        “文革”十年,文言文被最大幅度壓縮

        1966年6月13日,教育部《關于1966-1967學年度中學政治、語文、歷史教材處理意見的請示報告》獲中央批轉(zhuǎn)。該報告指示:

        “中學歷史課暫停開設,政治和語文合并,以毛主席著作為基本教材,選讀文化大革命的好文章和革命作品,發(fā)動師生揭發(fā)批判原有教材?!?/span>

                  第五次大換血后,文言文在教科書中的篇數(shù)被最大程度壓縮,一冊課本往往只保留1~2篇文言文作為點綴,且主旨必須契合現(xiàn)實政治需要,如自《聊齋志異》一書中精選,結果只有一篇《狼》合格能夠進入教科書,理由是《狼》這篇課文“可以教育學生提高警惕,識別階級敵人的陰謀詭計”。


        1968年北京市高中試用《語文》教材。從目錄可以看出幾乎所有文章都與領袖相關。

        1978年,文言文進入中學教材,比例22%,稍后又進入小學教材

        文革結束后,語文教材第六次大換血。1978年,中、小學生拿到了新的語文教科書?!侗秤啊返取敖?jīng)典文章”被大量恢復,報刊時政文章則縮減至約1/3。

                  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的訓練重獲重視,但思想教化功能亦未放松。1988~1990年,高中語文教科書曾將王蒙《論“費厄潑賴”應該實行》與魯迅的《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同時編入,受到批評后于1991年刪去。2000年,有學者對小學語文教科書1-12冊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含思想教育內(nèi)容”的文章篇數(shù)占到了總數(shù)的60.9%,“含激發(fā)政治情感內(nèi)容”的文章占到了總數(shù)的36%。

                  文言文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1978年新編中學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例上升至22%。據(jù)語文教材專家周正逵披露,這個比例是這樣定下來的:

        “‘文革’之后,……多數(shù)人主張文言要學,而且要加大比例。但是加多少合適呢?在教材會議上,討論來討論去,最后編寫組領導拍板定為22%。為什么會定為22 %呢?原來‘文革’前1963年的教學大綱規(guī)定最多的時候是40%,而‘文革’期間最少的時候只有5%,一個最高分,加上一個最低分,再除以2,就是22.5 %,稍微保守一點,留點余地,正好是22%。當時的一位教育部副部長是這次教材會議的主管,有一次他開會時碰到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在休會時問他: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選沒選文言文啊?副部長說選了。又問選多少?回答說22%。據(jù)說小平同志聽后皺了皺眉頭,沒有說話。后來這位副部長回來傳達了這件事,當時的教材會議負責人連夜召開編寫組會議,說小平同志可能嫌我們定的文言文比例小了,要求我們連夜修改大綱,調(diào)整比例,補充篇目。經(jīng)過一夜奮戰(zhàn),我們把比例增加到30%。第二天又去副部長那里匯報,這位副部長聽后感到很詫異,說這怎么行,我和小平同志匯報的是22%,你們怎么又改成30%了?這不是變成我的匯報不實了嗎?趕緊改回來。于是還維持了原來的22%。由此可知,語文教材編寫工作的決策過程曾經(jīng)是怎么一回事。文言文假如應該占30%才合理,你就不能定在22%;假如22%最合適,甭管誰皺眉頭,你都應該堅持啊。原來在這里原則沒用,完全是根據(jù)長官意志,甚至是看長官的眼色行事?!雹?/span>

                 22%這個文言文比例,并不是教育界的“共識”。有人覺得太少,也有人覺得太多;有人主張中學不必教文言文,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在工作中用不到文言文;也有人“主張學生多學點文言文,可以采用多種教材”(錢學森語)。

                但論戰(zhàn)并沒有發(fā)生。因為1981年陳云就古籍整理工作進展緩慢(主要是缺乏文言文功底過硬的人才)提出意見后,中央出臺了《關于整理我國古籍的指示》,明確要求“學理工的人也要有一定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知識,應當同時加強大學的文科教育,并從小學開始,就讓學生讀點古文?!?/span>教育部隨后根據(jù)該指示,做出部署:1、大學理工科亦開設語文課學習文言文;2、加強中學文言文教學;3、從小學開始,讓學生學習古文。[11]

                文言文終于突破“百年禁忌”,首次大規(guī)模進入小學語文教材。



        注川越微信公眾號

        【關注川越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

        掃描關注公眾號

        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66,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区三l,最新国产精品视频网站,国内AV片在线看